新时代科技革命与知识产权学科
创新引智基地揭牌

期次:第594期       查看:45





  本报讯(学生记者 孙世豪 丁子琪 行飞 摄影 徐志持)5月27日上午,校长杨灿明、校学术委员会主任吴汉东、副校长姚莉、中国政法大学原副校长张保生共同为我校新时代科技革命与知识产权学科创新引智基地(以下简称“111基地”)揭牌,标志着基地正式成立。杨灿明校长向吴汉东教授颁发了基地首席专家聘书,与会专家学者对有关议题进行了学术研讨。
  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同济大学、中南民族大学、中关村知识产权战略研究院的“111基地”中方专家及特邀嘉宾、我校各有关单位负责人和知识产权学院部分师生参加揭牌仪式。会议分两项进行,揭牌仪式由我校知识产权研究中心主任曹新明教授主持,“学科建设与国际交流”座谈会由吴汉东教授主持。
  副校长姚莉教授在致辞中介绍了我校和“111基地”的基本情况。“新时代科技革命与知识产权学科创新引智基地”获批立项,实现我校在该项目零的突破。她说,我校“111引智基地”瞄准国际学科发展前沿,满足国家需要,旨在落实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创新是引领发展第一动力的精神”,为建设国家科技强国、质量强国、网络强国战略提供重要的智力支持,为新时代的科技革命提供制度支撑。其中工作的重点在于回应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倡导创新文化、强化知识产权的创造、保护、运用”,培养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和创新团队。
  中国政法大学拥有两个“111”基地,张保生教授分享该校“111基地”建设经验。对于我校基地建设,基地中方首席专家吴汉东教授提出三点努力方向:一是寻发展之机,发展是硬道理和第一要务,我校知识产权研究中心拥有九个基地,其设立和取得的成果彰显了知识产权学科不断发展的良好势头;二是借各方之力,我校拥有张保生教授宝贵的经验建议和国内外学者、团队的鼎力支持,应当举全校之力建设“111引智基地”;三是领学术之先,要有长期作战的战略考虑。我校作为中国知识产权发展的见证者、推进者和实践者,无论是学术研究、政策咨询还是人才培养方面,都要践行高水平、高质量、高规模的目标。“我们永远在路上,在我们前面的是诗和远方,”吴汉东强调,要始终瞄准一流目标建设基地。
  杨灿明校长对基地建设发展提出要求:一是对标一流,打造典范。要寻找标杆基地,学习其完整的制度体系和运作流程,将我校第一个“111基地”———知识产权基地打造为典范,引领我校日后攻克其他基地。二是汇聚人才,体制创新。要以国际视角、在世界平台看问题,从国内国际两个板块汇聚人才,从中国特色和国际惯例相结合的角度进行体制创新,通过“111基地”的建设使学校进一步国际化,从而登顶。我校“111基地”建设开始于知识产权基地,致力于经管法融合,要打造“111”中有“2011”的协同创新模式。最后是彰显特色,构建团体,坚持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我校要打造成为一流名师授业的集聚高地、学科生动融合的创新高地、国际交流合作的开放高地、多方协同创新的攻坚高地、高层次人才成长的培育高地和国家战略研究的智库高地,通过这样的基地释放中坚力量试探效应,支持我校一流学科建设,开阔热点问题研究视野,激发“政产学研用”联动的新活力。
  在随后的学术研讨会中,吴汉东教授为“111基地”中方专家颁发聘书,曹新明教授从团队人员配置、基地管理、费用预算方面介绍了“111基地”建设的基本情况,并借鉴中国政法大学的建设经验,提出基地的近期发展规划,鼓励专家们“多出谋、多划策、多献计”。